政策研究| 促进金融业发展政策研究


Time:

2025-04-14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中,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对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创新驱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繁荣,各省市积极布局,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与前瞻性的政策。本文将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与剖析。

一、支持政策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促进金融业发展政策如下表所示。

二、支持方向

从支持方向上看,各地金融业支持政策方向可以分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金融开放与国际化、金融业态多元化发展以及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四类。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国家及各省市政策均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通过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细分领域,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如国家层面要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上海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展金融科技项目研发,深圳支持前海培育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金融业态等,都是为了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金融开放与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地积极推动金融开放与国际化进程。深圳前海在 QFLP 试点中先行先试,促进深港金融合作与联通;上海不断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吸引全球金融资源汇聚;国家层面也在有序扩大创业投资对外开放,研究规范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机制和制度框架。

金融业态多元化发展:鼓励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多元化金融业态。国家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的指导意见》,致力于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各地也积极响应,如上海推进金融 “五篇大文章” 领域创新,深圳福田区支持私募证券行业创新业务,北京鼓励开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业务,丰富金融服务场景。

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培育多元化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监管、健全退出机制。各地也纷纷跟进,如深圳促进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落户奖励、资金来源、退出机制等多方面发力;上海黄浦区强化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引导,支持跨境投融资创新,促进创业投资相关领域发展。

三、支持力度

从支持方式上看,各地政策主要包括鼓励金融机构/组织设立、促进存量金融机构/组织壮大发展、推动专项业务发展、营造金融业发展便利化环境等。

鼓励金融机构/组织设立方面,各地均有相应支持条款,资金支持力度较大且为一次性奖励。北京市经开区按照各类金融机构实收资本进行支持,最高可达6000万元,并对分行给予400万元开办费支持;深圳前海对于设立独立法人机构、银行分行、子公司、分公司等均予以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上海崇明区按照各类机构的实缴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予以支持,最高可达2000万元。

促进存量金融机构/组织壮大发展方面,支持方式包括按照营业收入、增资扩股情况或者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重点培育的 “十百千工程” 独立法人金融类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按年度营业收入突破额度给予一次性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成长性企业业务发展成效实现年度增长的,视情况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连续增长还有额外奖励,最高1000万元。广州对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按照增资扩股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上海黄浦区每年根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产品创新、奖项荣誉、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对金融机构给予最高5亿元的专项奖励,支持其做大做强。

推动专项业务发展方面,具体支持业务方向包括金融创新业务、绿色金融业务、科创金融业务、财务管理业务等。

金融创新业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金融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创新,按获得认可及推广的级别给予不同金额支持,最高50万元;对数字人民币业务创新应用场景等也给予相应资金支持。上海黄浦区对金融要素市场创新、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创新发展、跨境投融资创新等给予专项奖励,最高可达1000万元。深圳前海开展做好“五篇大文章”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对于入选案例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绿色金融业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参与制定绿色标准等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给予资金支持;北京经开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较强的前 20% 银行机构给予荣誉称号等。深圳前海对于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以及具有参与全国金融市场推荐、评级、咨询、交易等服务资格的绿色金融机构,给予最高8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科创金融业务:深圳前海对于入选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深圳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前海与香港金融科技企业名录的科技金融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杭州对科创银行、保险类专营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科创企业贷款增量达一定规模的银行机构及保险业务增量达一定规模的保险机构给予奖励。

供应链金融业务:北京经开区鼓励多方联动探索整链授信创新模式落地,对商业保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按为企业提供融资总额的 0.1% 给予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

财富管理业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对符合条件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类机构,资产管理规模(AUM)突破 2000 亿元的,给予一次性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风投创投业务:深圳前海针对区域内风投创投机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开展投资业务,根据投资企业类型、投资额度进行支持,单个投资项目支持资金最高50万元,单个机构/基金支持资金最高200万元。

营造金融业发展便利化环境方面,支持方式主要包括简化业务行政审批流程,提供落户、住房等人才优惠政策,鼓励举办高能级金融活动等。深圳前海在QFLP试点中,率先实行 “总量管理”,简化外汇登记,额度内资金可灵活投资配置;上海简化外资金融机构设立与业务开展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金融资源集聚;广州、成都为金融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金融人才落户,优化金融发展软环境。上海黄浦区支持举办各类国际级、国家级金融产业研讨等高能级行业活动,创建金融领域境内外合作平台,推进金融行业标准建设等,给予不同额度专项奖励,最高可达3000万元。此外,上海还提出构建金融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打造示范场景、提升监管与安全水平、优化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举措,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环境。

各省市在促进金融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从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到推动金融开放国际化,从扶持金融机构发展到助力实体经济企业融资,为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金融机构、企业应充分把握政策机遇,积极适应政策导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我国金融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