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向超大特大城市(城市老城区)倾斜
Time:
2025-04-14
2025年4月8日,财政部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财办建〔2025〕11号),中央财政继续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范围和申报条件
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
每省(区、市)可推荐1个城市参评,申报城市需同时满足以下基础条件:
1.建立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并制定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方案,具体实施范围集中在城市老城区;
2.城市财力应满足城市更新投入需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低,不得因开展城市更新形成新的政府隐性债务;
3.2023年(含)以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未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重大负面舆情事件。
二、遴选组织方式
城市选拔采取竞争性评审的方式选拔确定,重点向基础工作扎实、条件俱备、积极性高的城市倾斜。
三、补助标准和支持范围
(一)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年拨付到位。
(二)资金支持方向。
1.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
一是城市供排水、燃气、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经济集约型综合管廊建设;
二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等;
三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治理、综合杆箱、危旧桥梁、机械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四是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口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更新改造,注重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等一体打造,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更新机制建设。
一是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近远结合、系统谋划建设项目,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储备、实施时序的方式,可形成的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城市更新项目储备库建设、建设成效后评估机制等。
二是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建立有利于统筹用好财政、金融资源的机制。财政资金方面,充分运用好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其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资预算等,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效能。金融支持方面,探索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同时,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如污水全覆盖样板区和“厂网一体”运行维护机制,以污水收集效能提升为导向的按效付费机制,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专业化服务机制,建立地下管网“一张图”设施动态更新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等。
三是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包括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规划制度,适用于改造类项目的城市更新项目审批制度,城市更新有关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等。
中央资金可用于上述三类机制建立过程中的相关支出。
各城市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原则,突出本次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聚焦城市老城区,集中打造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形成样板片区。同时,应与现有支持政策做好统筹衔接,具体项目上不得重复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其他渠道中央资金,防止交叉重复。
四、申报要点提示
1.申报城市更新重点样板项目,均需确定示范片区范围,列出具体实施的项目清单,在地图上标明片区位置。
2.申报城市生活污水改造子方向,需以污水处理厂及其上游收水区域的完整流域(排水分区)为单元。
3.申报老旧片区更新改造子方向,需统筹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改造,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补齐“一老一小”等服务设施,整体改善老旧片区人居环境。
4.申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种子方向,应围绕保护修缮建筑、改善街区整体环境与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和防灾设施水平、开展文化展示设施建设、加强智慧化管理建设、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围绕维护修缮、改造利用、公众参与、资金奖补等方面的机制和制度等。
5. 绩效目标的设定,建设成效应有可量化、可评价、可考核的绩效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城市管网/地下综合管廊改造任务量(根据实际建设内容分别注明,按公里计)、污水全覆盖样板区面积(按平方公里计)、完成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数量(以建筑数量或街区面积计)、拟盘活的存量低效用地面积(公顷)、改造老旧片区数量(以改造面积计算)、补齐“一老一小”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完整社区的数量(以社区数量或改造面积计)、完成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数量等。
相关新闻
2021-09-15
中关村宜宾正式启航:打造地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地标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两业融合系列研究|物流业赋能制造业融合之道:意义、内涵与实践
2021-09-15
特别关注: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向超大特大城市(城市老城区)倾斜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