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系列研究|北京经验:两业融合典型案例(三)
Time:
2025-01-13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北京市持续推动两业融合发展,不断创新金融支持、用地保障、人才供给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两业融合企业。本文聚焦软体机器人、北斗星通、首钢集团,着眼于技术赋能、平台建设、制造延伸服务等角度,探讨企业在推动两业融合过程中的亮点与成效。
一、软体机器人:赋能传统工业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软体机器人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是全国首个突破软体机器人产学研全链条关键技术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开区天骥智谷。公司拥有5个自有研发中心,同时拥有全球领先的软体机器人全流程设计、制造以及相关控制技术,基于产学研全链条合作模式,依靠国内制造业产业基础,发挥产业化协同优势,相关技术水平持续处于全球首要地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业末端执行器、数字化生产设备及解决方案、康复用外骨骼机器人、教育实训等。公司业务已辐射全球30个国家,跨域20个行业,服务头部客户超500家。基于软体机器人专业化服务模式的路径有如下三种。
一是基于研发设计的服务型制造。例如软体机器人研发的柔性夹爪为保温杯行业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2019年,中国保温杯(壶)年产量8亿只,60%的杯子来自浙江省的县级市永康,由于保温杯对搬运、换产等要求较高,99%以上为手工生产。通过SRT柔性夹爪对生产的数字化改造,解决了保温杯无损搬运、柔性换产的核心难题,提供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保温杯行业数字化无人生产线+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时,通过全新研发的数控加工标准设备建设的保温杯内胆、外壳生产线,实现行业内三大工艺升级,金工工艺加工设备的尺寸标准化、模具标准化。配备的智能控制系统,配合ERP、MES等数字化软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产线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工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再如晶圆/原料出入库自动化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Miniload系统+AGV系统完成物流的储存和生产配送工作,实现箱式货物的快速存取及“货到人”智能化拆零拣选作业,解决了企业较大吞吐量和多品种、多批次存储流转的需求。
二是基于供应链服务化的服务型制造。例如新能源锂电池轻量化抓取方案优化案例。在优化之前客户存在三大痛点,其一,占地大,方形电池规格型号较多,选用了大行程大负载气缸+滑轨的形式来对应抓取方形电池,机器人手抓相对来说比较笨重;其二,产能低,抓取四块电池,使用负载220kg的工业机器人来做电池搬运,无法扩大产能;其三,腐蚀强,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空气中存在电解液蒸汽,注液工位还会有电解液的溢出,致使夹具使用寿命降低、打滑。通过软体机器人供应链服务优化,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问题,并达到了四种成效:其一,成本低,无需改造产线可适应多种电池规格的抓取,相较于传统气缸式夹具重量减轻约40%;其二,使用特殊材料及防滑设计,研发小型标准模块化执行单元NBM-H,配有防滑花纹,不惧电解液腐蚀,抓取稳定、牢固;其三,多重事故预防机制,预设多重事故预防机制增加对射传感器、U型光电传感器、气压压力传感器以及电池挡块;其四,使用寿命长,高压版单电池搬运寿命测试,最终达到200多万次可靠运行,远超预估寿命。再如真空环境中液晶屏幕溅射镀膜夹具案例。软体机器人围绕面板智造技术工艺要求严苛、制造难度大,需要真空环境下完成多重作业等难点,攻坚克难,不断突破,推出了基于壁虎仿生干粘附技术的初代产品—VFC范德华力吸盘;吸盘不受真空度影响,其卓越的粘附性能可轻易完成粘脱切换;实现了该领域国产替代进口的重要转换。
三是基于运营管理的服务型制造。例如,医疗公司依托于软体机器人技术基础,实现与医疗相结合,研发出基于软体外骨骼的手功能康复全周期解决方案。推出了C端、B端产品,优势在于提高康复医师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机构康复服务能力,缩短患者手功能康复周期,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并且横跨手功能康复全周期,覆盖手功能康复全场景,更普适的居家手康复训练方案。公司目前也在踝关节、功能性义肢继续深入研究,最终达到软体技术能够介入人体治疗的效果。
二、北斗星通:构建智能时代的“位置数字底座”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25日,是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公司围绕卫星导航、汽车智能网联、微波陶瓷器件三大业务方向,为全球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立志成为全球领先的“位置数字底座”提供商。
一是构建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在云平台方面,北斗星通采取基站自建、合建、租用等融合互补的方式获取数据源,充分利用地基、星基等手段,结合公司在核心算法、客户资源、覆盖范围等方面的行业优势,打造全球一流的高精超低功耗芯片度位置服务云平台。
二是研制超低功耗芯片。在芯片方面,公司高精度产品线出货量已连续多年实现同比翻番。面向消费类、物联网等领域的超低功耗芯片即将于年内面世;面向综合PNT应用、支持GNSS和低轨卫星等多信息源接入、云芯一体优化设计的下一代芯片以及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的、满足车载功能安全要求的高精度定位芯片等也正在加速研发和谋划之中。
三是打造“云+IC/端”业务模式,推动公司“五子”联动发展。北斗星通正顺应用户需求升级、多技术融合加速与商业模式变革等趋势,加速打造“云+IC/端”业务模式,推动位置产业“芯片、云服务、天线、惯导、汽车智联”五子联动发展,全力构建智能时代的“位置数字底座”,为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1 五子联动构建智能时代“位置数字底座”
三、首钢集团:大型制造企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发展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石景山钢铁厂,始建于1919年9月。随着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企业开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首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主动化解落后产能,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北京地区大力培育城市综合服务业,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发展城市服务业,培育企业新动能。首钢坚持“园区+新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推进城市服务业。新产业在城市发展、政府所急、百姓需求、生态环境等方面寻找机遇,整合首钢原有钢铁生产服务的设计、建设、材料、信息化等资源,延伸拓展到环境、房地产、静态交通、高端物业先导业务,构建城市综合服务业务板块。一方面,首钢集团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将北京首钢园打造成为城市复兴新地标,并运营了重大产业活动、全球首发平台、冰墩墩雪容融裸眼3D形象、自动驾驶、一高炉·SoReal元宇宙乐园、RE睿馆数字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等场景。另一方面,首钢集团聚焦发展环境、房地产、静态交通、高端物业,积极培育新业务,形成新的增长点。服务了科幻产业集聚区、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北京元宇宙前沿科技体验中心、北七筒腾讯演播厅、咪咕元宇宙数实融合基地及光场成像平台、3350腾讯演播厅等平台。
二是坚持产融结合,助力集团产业发展。首钢集团积极发挥金融板块的“扁担”作用,推进产融结合,利用社会资源助力集团产业发展,促进核心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大资本运作,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方式开展产业布局。集团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发起设立了首钢基金,管理基金规模为1000亿元+,累计管理基金46支,业务方向为股权投资、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与管理、产业整合及运营;与石景山区共同设立的全国首只科幻产业股权基金;与通州区联手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集团还成立了首惠产融,是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之一,三大业务板块为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2022年开出首张“首钢京票”,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可开立供应链多级流转债权凭证的国企。另外,首钢集团积极构建“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旗下基金公司与香港首控一体化运营,构筑以核心产业为基础的“融资—投资—运营”新产业投控平台,财务公司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两个平台搭建多业态金融服务体系。
相关新闻
2021-09-15
专项债券系列 | 2025年专项债券系统填报及编制发行材料注意事项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产业园区高质量运营系列研究 | 高质量孵化器:聚焦硬科技,加速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2021-09-15
科技创新系列 | 基础研究特区:支持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