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前沿观察|首款流体力学大模型“秦岭·翱翔”发布;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我国开发超柔性微电极


Time:

2023-11-10

作者:中关村产业研究院|科创前沿事业部

01 人工智能|西北工业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首款流体力学大模型“秦岭·翱翔”

11月4日,2023中国(西安)人工智能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会上,由西北工业大学与华为联合研发的首个面向飞行器的流体力学大模型“秦岭·翱翔”正式发布。该模型是西工大流体力学智能化国际联合研究所携手华为AI4Sci Lab在国产开源流体计算软件风雷的基础上,依托昇腾AI澎湃算力及昇思MindSpore AI 框架共同研发的面向飞行器流体仿真的智能化模型。大模型通过打造智能通用的流体力学软件平台与流体工业全场景应用底座,旨在实现全场景流场准确预测。

“秦岭·翱翔”流体力学大模型有两大模块,AI 湍流大模型和流场预测大模型组成,采用自研多级分布式并行自适应框架,多层级融合流体力学经典理论和人工智能方法,构造数学物理关联特征、开展多范式一体化建模、搭建不变性可实现性多模态统一框架。同时,在模型算法设计、混合精度加速,以及数值求解耦合并行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验证,实现了高置信度流场重构、全速域湍流场求解和复杂流场近实时预测。

02 人工智能|OpenAI推出用户自定义版ChatGPT

11月7日,OpenAI召开首届开发者大会,正式推出“GPTs”服务,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ChatGPT版本。OpenAI表示,这种定制化的GPT可以为用户在日常生活、特定任务、工作或家庭中提供帮助,甚至可以教孩子学习数学等。此外,OpenAl还推出比GPT-4更强的版本--GPT-4 Turbo。GPT-4 Turbo支持128K上下文,相当于可一次性输入300多页文本内容、10万汉字,相较于GPT-4,运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训练数据的知识库截至2023年4月。

03 人工智能|上海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政策

11月9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委网信办、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提出支持大模型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要素供给能级、推进大模型创新应用和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等四大方面共11条举措。举措中提到,“优先推荐大模型创新重点人才纳入国家和本市相关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大模型相关紧缺技能人才落户。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跨学科大模型人才。”

04 芯片|英伟达或将推出针对中国区特供版AI芯片

11月9日,据产业链人士表示,英伟达现已开发出针对中国区的改良版AI 芯片,包括HGX H20、L20 PCle和L2 PCle。这三款芯片均基于英伟达H100改良而来,预计最快将于11月16日后公布。

图:英伟达最新产品HGX H20、L20 PCle和L2 PCle数据

05 机器人|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和元宇宙等领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

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表示,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人形机器人和元宇宙等领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下一步,工信部的重点工作包括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支持地方的先行先试。

06 机器人|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11月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该公司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面向未来,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 围绕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工具链、开源OS及开发者社区等5项重点任务攻关。创新中心构建“公司+联盟”的发展模式,组建专家委员会和产业联盟,推动多技术路径探索,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07 机器人|中山大学与港中深团队给机器人装上灵巧双手

中山大学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方便又便宜的方法可以完美地模仿人类的动作。他们先用视觉传感器捕捉操作员双手的位置和姿势。然后,双手运动信息会映射到仿生双臂机器人的运动上。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一种通过视觉的双手运动捕捉方法,该方法由DuHandLocaNet和3DHandPoseNet两个部分组成。DuHandLocaNet用于检测和定位双手的位置,并分辨左右手,这些信息可以映射到机器人的手上。而3DHandPoseNet可以从所捕捉到的人类手部的图片中估计双手的3D姿态,这些3D手势信息可以映射到五指灵巧机械手上。除了关注人类操作员的手部动作,这个方法还有一个机智的操作,那就是它也同时捕捉人类身体的位置和动作,用来辅助判断手的姿势和左右手。

08 脑机接口|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发现动物也具有想象力

海马体是大脑中对记忆和想象至关重要的区域,它拥有一个环境模型,被称为“认知地图”。近日,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结合虚拟现实和脑机接口的新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在大鼠模型中进行测试以证实动物可通过控制海马活动来表征“认知地图”。研究发现大鼠可像人类那样精确而灵活地控制它们的海马体活动并将它们的思想停留在一个给定的位置几秒钟,这类似于人类重温过去的事件或想象一个新的场景。该研究为情景记忆、回忆、心理模拟和计划以及想象力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并为使用海马体记忆表征的高级神经假肢开辟了新道路。此外也证明,脑机接口系统可以用来探测海马体活动,为研究这个重要的大脑区域提供了一个新系统。

09 脑机接口|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超柔性微电极

相较于其它硬质侵入式电极,超柔性微电极的机械特性使得其与脑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有效降低长期埋植过程中积累的免疫反应,从而形成紧密、稳定的电极神经界面,因此成为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近日,临港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合作开发一种超柔性微电极,克服了传统硬质电极面临的植入损伤大、组织相容性差、长期埋植信号不稳定、记录通量有限等缺陷,可在非人灵长类中实现大规模单细胞信号记录和脑机接口运动控制。目前该团队在猴子大脑内成功进行了试验,表明该电极可为涉及灵长类的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以及使用电极技术进行治疗及干预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10 脑科学|深圳先进院脑科学研究团队提出帕金森病新型神经调控疗法

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后,我国中老年人的“第三大健康杀手”。目前帕金森病以多巴胺替代药物治疗为主,然而随着病程进展,患者会出现疗效减退和异动症等副作用,因此亟需研发高效、安全、持久的新型帕金森病疗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神经调控技术:首先向大脑的黑质脑区递送可高效感染神经元轴突的逆向AAV病毒,用以标记上游纹状体D1神经元的轴突,随后用化学遗传学手段对D1神经元所在的“直接通路”进行精准活动调控,从而实现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靶向干预。该技术的创新优势在于其一方面可以直接调控通路,另外一方面又不会干扰未受帕金森症影响的通路,从而实现疾病干预的高度靶向性。该疗法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取得成功,该策略的开发思路也将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