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数据
产业化实践》
跨境合作的思考与实践》
新产业50人大咖说 Ι 娄毅翔:数智赋能产业组织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院长娄毅翔发布《产业组织数智赋能计划》。
在产业聚集形态演变过程中,产业组织已经从简单的组织方式,向更加生态化、更加数智化的复杂系统方式升级。
产业组织,是为达到既定的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产业规划、组织产业要素、促进产业落地的方法和手段。产业组织方式往往随着产业聚集形态的变迁而变化。我们观察近40年来的产业聚集趋势,其聚集形态从1.0的生产基地、2.0的工业园区、3.0的产城融合园区,正向着4.0的创新社区升级。相应地,产业组织方法,也从土地、项目、资本等基本要素的简单组织,向生态化、数智化的产业组织升级演变,更加复杂,也更需要系统性安排。
1、产业聚集4.0形态下的产业组织特点
在产业聚集4.0的形态下产业如何组织呢?结合我们的实践和研究观察,分析提出六个特点。
六个特点
►精准产业定位
找准方向、找准赛道,事半功倍。
►精准要素对接
精准匹配,提高效率。
►精准人才导航
找对的人、干对的事。
►精准企业服务
找准企业需求,提供管家式服务。
►精准创新转化
找准创新源头,把握创新转化中的关键节点,高效解决创新转化的短板、断点和“卡脖子”、“肠梗阻”问题,精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精准政策支持
通过政策的效能提升,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政策能够更好支持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和创新转化。
2、瞄准产业组织新特点,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建立以数智赋能为牵引,以产业思想指引产业图谱、产业图谱导航产业生态、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落地的基本方法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总结产业形成经验,根据结合中关村发展集团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联合中关村生态伙伴,研究提出产业组织系统解决方案。即建立以数智赋能为牵引,以产业思想指引产业图谱、产业图谱导航产业生态、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落地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诊断、规划、服务、落地的全过程方式,加上数字驱动,促进 “前浪产业”向“彼岸产业”和“此岸产业”发展。
前浪产业就是远远望去天际线有一个浪花,驱动大船在前进,可能初具产业形态,但是还看不清楚。通过数智赋能、研究诊断,以及产业服务,促进这种还不太明确的产业变成彼岸产业,也就是看到见、形态很丰富的产业。希望通过我们的落地解决方案把彼岸产业变成真正能够落地的此岸产业。这是我们方法的底层逻辑。
3、产业聚集4.0形态下的产业组织解决方案
为了把这一方法真正落地,中关村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关村科服、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前沿院、中关村协同、中关村信息谷、北京IP、中关村国际会展公司、易创新科、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关村信用促进会等中关村生态伙伴,融通中关村发展集团创新生态业务体系,开启了产业组织数智赋能计划,提供产业聚集4.0形态下产业组织的解决方案,提出七大工具,解决关键痛点问题,并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趋势迭代升级。
七大工具分别是:
►数智化诊断
通过产业诊断,依托产业大脑+产业图谱,精准定位产业,找准发展的优势,补齐产业的生态短板。产业图谱分析,不仅仅包含了产业链分析,进而从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到后面的服务链、生态等落地空间相关的要素,在整个产业图谱中进行描绘,找到优势,找到关键的环节和短板,有助于帮助决策者、投资人、企业家完善产业服务过程。
►数智化监测
主要是通过产业的监测分析平台,通过这种产业经济分析平台客观的、精准的、实时的分析一个区域的产业动态。
►数智化专利导航
通过产业专利的导航,加速原始创新效率,助力硬科技创新成果精准转化。
►数智化要素对接
通过智慧的科技服务平台,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匹配、精准交易,推动科技成果能够精准的落地和孵化成长。
►数智化运营
包括两个领域,一是大信息产业运营,提供大信息产业垂直领域一站式专业服务;二是协同网络智慧运营,提供“类中关村”生态协同创新服务。
►数智化场景
通过数智园区建设,为数字智能化技术提供应用场景。比如正在中关村前沿技术院落地的数字园区建设。
在产业聚集4.0的形态下,产业组织的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创新生态、关注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希望通过系列解决方案,解决目前产业组织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活跃的创新生态赋能,为精准的产业组织赋能,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引导高精尖产业高效集聚发展。